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活动 > 正文

    大咖讲座预告 | 刘秀祥:做好大山深处的“守梦人”

    发布日期:2023-05-18

    让学科回归本质

    让教育回归初衷

    让学习回归本位

    这位来自大山里的“守梦人”

    就是今天的主角——刘秀祥

    身为二十大代表的他

    即将到湖北恩施学院

    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宣扬学习党团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


    主持人简介:

    刘秀祥,男,汉族,1988年3月生,贵州望谟人,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现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总支部委员会副书记、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共二十大代表。


    荣誉奖项: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山东新闻十大新闻人物

    感动临沂年度新闻人物

    临沂市道德模范

    贵州省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省劳动模范

    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

    县级骨干教师

    省级德育讲师

    高考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奖等荣誉

    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

    2020年4月28日,刘秀祥获颁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同年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刘秀祥“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为他人撑伞:

    刘秀祥从小学三年级起

    就和患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

    相依为命

    被当地人称为“贵州第一孝子”

    2008年,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

    被《人民日报》

    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

    都曾找到刘秀祥

    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但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着

    不应该让人觉得可怜

    而应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2012年毕业后

    他放弃优厚的待遇

    回到贵州大山里

    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

    助力千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面对生活的艰难

    命运的坎坷

    刘秀祥自强不息、心怀梦想

    无私地奉献和奋斗着

    让大山里的孩子

    有了更多的出路

    和更多的选择


    让教育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他说:“我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经历来启发孩子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让他们坚信人生要有梦想要永远相信奋斗的力量。没有人愿意揭开自己的伤疤,但是如果能够给人力量,哪怕能多改变一个孩子,让山区的教育发生些许改变,我也要坚持下去!”

    当无数个这样的孩子实现了命运的转折,让教育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我们才能让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每个孩子,才真正算是建成了教育强国。

    羔羊跪乳 寒鸦反哺

    刘秀祥用自己的力量

    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未来

    还助力贫困学子

    他用实际行动

    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

    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就如同教育的本质

    不在于教材也不在于课堂

    而是人点亮人


    大山深处学子引路人: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上大学后,刘秀祥从没停止帮助他人。大学期间,他将部分勤工俭学的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时捡废品认识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上学。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走出大山不应该是为了逃离大山”正是刘秀祥的人生信条。在大学毕业后,刘秀祥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留在城市发展,而是选择回到乡村,回到大山深处,为乡村教育带去希望。他组织开展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坚守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立志做山区学子的”引路人“:

    他组织开展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周末和假期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四处劝学,去做更多山区学子的“引路人”,他骑着摩托车去学生家劝学家访,在8年时间里,刘秀祥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

    听了他的故事

    你是否也被他的行为所感动

    他是时代的楷模

    是我们的榜样

    相信我们能够从他的经历中

    获取一定启示

    争取能像他一样

    自强不息 乐观向上

    你是否也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守梦人

    充满着期待呢

    让我们怀着一颗

    真诚又热烈的心

    期待他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在现场

    聆听他的故事

    (本网编辑:谭静芳 周梦婷)